首页 影视娱乐 小剧场:找到传统戏曲与当代审美的连接点

小剧场:找到传统戏曲与当代审美的连接点

近年来,小剧场戏曲作为一种先锋艺术形式,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一批年轻主创也随之走进观众的视野。”  《新剧本》杂志主编、一级编剧林蔚然指出,小剧场戏曲创作可以破除很多僵化思维,尤其适合当下一批青年创作者。

  近年来,小剧场戏曲作为一种先锋艺术形式,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一批年轻主创也随之走进观众的视野。作为第六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的组成部分,日前,一场主题为“芳华,戏剧青年与小剧场戏曲”的论坛在北京繁星戏剧村举办。活动现场,20多位专家学者、艺术院团管理者、各艺术领域从业者与青年戏曲人进行对话,就小剧场戏曲的演变发展、跨界融合、内容创新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刚开始是成熟的传统戏到小剧场来演,数量、题材和剧种都很受限。如今,从演出剧目的题材、剧种,到编剧、主创的年龄层次都有了很大改善、改变。”作为2014年首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开幕戏《倾国》的编剧,青年编剧、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副教授胡叠亲历了艺术节6年的发展,她认为,当前的小剧场戏曲较最初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1993年,我们的第一部小剧场戏曲作品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务正业’,6年来能收获这么多肯定实在是始料未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艺术总监周龙说,“今天的观众给了戏曲舞台更多包容。走过6年的戏曲艺术节突破各种条框限定,到今天已经成为青年人尽情施展才华的舞台。”

  戏曲创作成本相对较高,小剧场戏曲能够在舞台规模、演员人数、舞美设计等环节压缩成本,同时不降低作品的艺术品质,为青年创作群体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戏剧的每个成长节点都少不了青年的积极作为。”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执行主任杨乾武说,“6年前,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应运而生,就是想吸引更多的戏剧青年,给他们提供一个既传统又创新、既跨界又融合的平台,在这里融汇古今、贯通中外,打造中国的当代戏剧,再将成果推向市场。”

  《新剧本》杂志主编、一级编剧林蔚然指出,小剧场戏曲创作可以破除很多僵化思维,尤其适合当下一批青年创作者。“‘戏剧青年+小剧场’可以产生奇妙的化学效果。”她认为,戏曲从古典文学演变而来。当代人思想感情与阐释方式跟传统戏曲存在“代沟”,小剧场可以为勾连起古今不同的语境,甚至中外差异化的文学背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根植于农耕文明土壤的传统戏曲,由于跟现在数字科技时代的文化背景有距离,因此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观众减少的危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平认为,小剧场戏曲艺术节不只是演戏的平台,它还起到连接经典艺术与年轻观众的桥梁作用。“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拉近传统戏曲和青年观众的距离,让青年观众走进剧场欣赏戏曲,在这个过程中,小剧场的桥梁作用显而易见。”刘平说。

  在将传统剧目融入时代的过程中,戏曲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跨界融合”成为进行内容创新的途径。近年来,戏曲嫁接舞蹈的作品非常多,而真正实现跨界融合,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中国舞蹈本身就借鉴了大量的戏曲元素,从机理上来说,两者的融合相得益彰,有了这个前提,用更多的手段来辅助戏曲表达,以戏曲为本,以多媒体手段为辅,融合舞蹈、话剧等艺术形式,或能实现戏曲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中国东方歌舞团国家一级编导刘伯安说。

  北京歌舞剧院青年舞蹈家蔡梦娜认为,创作过程中不必拘泥于表现形式的门类归属,各舞台艺术之间没有壁垒,只要在相关的门类里具备专业水平,就能自由“混搭”、有机融合,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学术总监梧桐认为,戏剧界有一批35岁左右、活跃在一线的主创群体,近年来创作的很多作品在尝试将戏曲元素融入舞台剧,或有生涩,或有争鸣,但这种有态度、有温度的艺术求索,是值得倡导和褒扬的。“各艺术门类是可以相互滋养的,即便是对戏曲完全陌生,但将戏剧青年聚集在一起,倾听他们对戏曲最直观的感知,有利于增进并强化戏曲与其他舞台艺术门类之间的良性互通和沟通。”梧桐说。李雨潇

[ 责编:张晓荣 ]

文章来源于广告主,市场有风险,不代表环球周刊立场,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http://www.huanqiuzk.cn/yule/203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