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在广袤乡村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语游覃香”实践团于7月15日至21日深入广东省吴川市覃巴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之旅,聚焦乡村振兴产业与文旅资源,挖掘并传播覃巴镇的独特魅力。
乡村振兴产业调研——梧聚农牧养殖场
实践团成员与养殖场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养殖场的运营模式、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让实践团全体成员对乡村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了解到梧聚农牧通过技术创新、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多种手段,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负责人介绍养殖场情况
据养殖基地负责人介绍,养殖场在吴川市农业农村局、覃巴镇党委、镇政府以及广州市派驻湛江市吴川市覃巴镇驻镇帮扶村工作队的鼎力支持与专业指导下,深深扎根于粤西地区丰富的本土黄牛产业基种资源,继承那梧村农户悠久的黄牛养殖传统,落实“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富民兴村战略部署。该农场以粤西本土黄牛为核心,以打造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化规模化粤西肉牛养殖为目标,以肉牛品种为基础、养牛育种保种为主业,集养、宰、销一条龙,积极探索发展肉牛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
为了突破肉牛养殖在标准化与规模化方面所面临的瓶颈,该农场不懈努力,不仅创造了众多就近的就业机会,还积极引导覃巴镇及周边地区的农户采用标准化的养殖技术,从而有效带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显著促进了农户的增产增收,为当地乡村振兴事业作出了贡献积极贡献。
实践团参观养殖场
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调研——美丽新村宜居宜业
覃巴镇新村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为进一步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实践团来到新村开展调研活动。
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走访与对工作人员的采访了解到,2021年以来,新村在覃巴镇党委政府和广州市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指导和帮助下,先后开展覃巴镇乡村振兴重点村、吴川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湛江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组织、人才、产业、生态、文化各领域取得一定的成效。
在乡村产业方面,流转土地,引入藿香种植产业,喜获丰收;同时,打造“覃巴丝苗米”“覃农巴礼花生油”等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乡村建设方面,积极建设道路,村内巷道硬化比率从50%提高到了95%;开展污水治理,污水收集处理比率从60%提高到80%;此外,还兴建农贸市场,解决村民群众基本生活难题。在乡村治理方面,重构垃圾治理体系,新建15个生活垃圾收集点,转变群众文明卫生习惯;实行党群积分制,开展党群积分兑换活动,形成人人参与工作格局;同时,实施人居环境红黑榜,建立“巷长制”长效机制。在乡村文化方面,发展足球文化,促进凝聚发展共识,举办乡村振兴足球赛、乡村振兴“丰收杯”等球赛;同时,加强民俗文化传承,新建文化活动中心,每年组织粤剧文化演出;弘扬革命文化,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清明节会组织缅怀先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实践团成员参观新村过程
旅游资源调研——“三湾”海滨风光无限
根据前期调研以及对当地人的采访,实践团成员们分别来到吉兆湾、鼎龙湾和明珠湾,开展了对当地店铺、游客的采访调研,品尝当地美食,欣赏当地的风景。覃巴镇的“三湾”美景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该镇丰富的旅游资源体系。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如何在保护与开发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实践团成员们认为,未来应进一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同时,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传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覃巴镇的“三湾”美景定能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成为国内外游客心中的理想旅游目的地!
实践团进行实地调研
在深入探索覃巴镇这片充满魅力的海滨之地后,实践团成员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外语的力量,将覃巴的美食故事与文旅魅力跨越国界,传递给世界各地的朋友。运用专业特长,将覃巴的独特韵味融入国际化视角之中,让不同语言背景的观众都能感受到来自这片土地的真诚与热情。并且我们将尝试探索创新宣传形式,例如制作短视频、开发小程序打卡地图等,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广泛传播力,让更多人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覃巴之美。”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覃巴镇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与传播效应,更为实践团队成员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感悟。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传播实践,更是激励他们在传播中华文化道路上坚定前行的动力源泉。实践团队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留下更多坚实的足迹。(深圳大学 叶呈阅 彭瑞圆 朱丹仪 吴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