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份,CPI同比上涨1.8%,PPI同比下降0.7%;从全年来看,2022年CPI比上年上涨2.0%,PPI比上年上涨4.1%。
对此,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2022年12月物价小幅反弹,主要是受低基数影响。整体来看,2022年物价保持温和可控。因为2022年国内受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消费需求复苏偏弱;国内生产供给恢复相对快,供给充裕,物价温和增长,并预计2023年CPI同比继续温和增长。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时也称:“2022年12月份,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措并举做好市场保供稳价,物价运行总体平稳。”
2023年CPI有望继续温和增长
在CPI方面, 2022年12月CPI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2023年1月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2022年12月CPI同比涨幅有所扩大,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
有关数据显示,2022年12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8%,涨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87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除上年同期增速基数下滑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月蔬菜价格环比上涨较快,充分对冲了猪肉价格下跌带来的影响,带动食品CPI同比涨幅扩大,而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涨幅继续处于1.1%的低位。
这从数据可见,食品中,受季节性因素影响,鲜菜和鲜果价格分别环比上涨7.0%和4.7%;不过,生猪供给持续增加,猪肉价格环比下降8.7%,降幅比上月扩大8.0个百分点。
从2022年全年来看,范若滢告诉记者:“2022年,我国CPI整体处于温和区间内运行,这主要是由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相对克制,并未大水漫灌,扼制了通胀源头。同时我国积极采取保供稳价等措施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及时稳定了能源和食品等重点商品市场。”
展望2023年,范若滢预计2023年CPI涨幅仍将整体处于温和区间,并且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范若滢对记者表示:“这是因为一方面,考虑到疫情影响减弱推动我国经济活力恢复,消费需求将明显回升拉动CPI上涨动力增强;另一方面,随着猪肉价格逐渐见顶回落,支撑CPI上涨的结构性因素将减弱。”
周茂华也预计,2023年CPI同比继续温和增长。因为在周茂华看来,今年需求复苏并逐步向供给靠拢;同时,国内粮食连年丰收,生猪产能基本恢复正常,蔬菜价格会出现季节波动,但整体保持温和,再加上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
周茂华同时还提醒:“需要留意养殖户生猪出栏节奏与餐饮需求复苏叠加对市场供需短期扰动,以及潜在输入型通胀压力风险。”
2023年PPI或将维持低位
在PPI方面,2022年12月PPI同比下降0.7%,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1.4%,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8%,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范若滢对记者说:“2022年12月PPI同比涨幅收窄主要是由于上年基数走低,在国际原油价格下行的大背景下,我国PPI环比仍是下降。”
董莉娟也表示,2022年12月份,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低影响,同比降幅收窄。受石油及相关行业价格下降影响,PPI环比由涨转降。从环比看,国际原油价格下行带动国内石油及相关行业价格下降,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环比下降8.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环比下降3.5%。
展望2023年,范若滢认为,在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增大以及上年高基数等因素影响下,未来大宗商品价格面临下行压力,预计2023年PPI将处于低位运行状态。
周茂华也持类似看法。他预计,2023年PPI同比中枢略微抬升,但全年PPI同比维持低位。“国内需求逐步回暖与稳增长政策措施效应,有望推动工业品价格适度回暖,同时,去年的基数效应有所减弱,预计PPI同比增长温和。”周茂华解释说。
王青还指出,预计2023年全年PPI同比涨幅有可能进一步下滑至1%左右,其中年初延续同比负增长或处于微弱正增长的可能性较大;下半年伴随房地产投资走强,PPI同比有可能恢复至较为温和的正增长。而2023年PPI同比低增也将成为稳定CPI涨幅的一个积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