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 区块链:推开信任世界新大门

区块链:推开信任世界新大门

区块链被认为是“下一代颠覆式创新技术”,其核心优势就是通过去中心化,运用数据加密、时间戳、分布式共识等手段,构建全新信任机制和高效协同机制,从而催生诸多全新的应用场景。

  区块链被认为是“下一代颠覆式创新技术”,其核心优势就是通过去中心化,运用数据加密、时间戳、分布式共识等手段,构建全新信任机制和高效协同机制,从而催生诸多全新的应用场景。即日起,经济日报将推出“大话区块链”系列报道,从“顶层设计”到“场景落地”,从技术基础到未来远景……深入探讨区块链的“前世今生”。

  作为一项被认为将引领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的新技术,区块链已成舆论焦点。“几年前,我开过区块链这门课,当时大家并不在意,可现在每4个学生申请选课,只有一个人能选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教授宋晓冬的亲身感受,是区块链热度的一个证明。仅今年上半年,全球区块链行业就发生了216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高达165.37亿元。

  在中国,区块链技术同样在全速奔跑。2010年,国内经营范围包含区块链的企业仅有379家,但截至今年10月底,国内区块链公司已达27513家。按照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的说法,这项新技术能够为实体经济和金融系统“赋能”:“‘诚实’与‘透明’的区块链,其优势可以概括为范围广、跨主体、提效率、降成本。”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被认为是未来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在回答一系列问题之前,让我们先面对一个最基础的问题:区块链带来的价值互联网,究竟如何推开了信任世界的新大门?

  不可篡改的“大账本”

  官方将区块链定义为“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这些晦涩的名词背后,到底是一项怎样的技术?

  “简单来说,区块链技术就是一个经过特殊加密、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同时记录同一笔交易的大账本。”树图区块链创始人龙凡这样解释,“信息生产部门负责记录存储信息,也就是‘区块’,而信息使用相关方之间通过‘链’式加密方式传递,任何人都可以进行记账,但是如果想要对账本中记录的某一信息进行修改则几乎不可能。”

  一个比喻或许更加简明。比如买家从卖家手里购买了一件商品,买卖双方就同时向全网“喊话”:我们完成了一笔交易。然后区块链上的每一个节点就同步记录下这笔交易,一个个小账本构成了一个超大账本,同一笔交易在不同的小账本上保持一致,公开透明,无法篡改。

  解决信任问题,因此成为了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它的能量正在于,以技术保证建立了一套去中心化的、公开透明的信任系统,从而让数字世界跟物理世界一样真实。“说到底,区块链就是一种无需信任积累的信用建立范式,任何互不了解的个体通过一定的合约机制,不再需要一个中间方,就可以达成信用共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广乾接受经济日报独家采访时表示。

  按照对节点开放程度的不同,目前主要把区块链分为3种类型,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它们相当于向所有人开放的公开账本、企业内部的私有账本和多个公司组成联盟,内部所用的公用账本,但信任始终存在。基于信任,新的应用方式应运而生。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副总裁蒋国飞说得相当坦白:“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交易不可信等问题,形成了像电商、社交、内容等信息互联网商业模式,使信息得以有效分享,区块链则直接构建起基于信息互联网上的价值网络,它能够对代表价值的资产进行可信的数字化连接,并记录它们在各方之间的流动、权益分配等完整过程,大幅简化资产在传统流转环节中各方协同的摩擦。”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肖雪同样认为:“互联网在区块链的深远影响下,正在由信息互联网时代迈向价值互联网时代。区块链让人们能够在互联网上,像传递信息一样方便、快捷、低成本地传递价值。云计算、人工智能是新生产力,大数据是生产资料,而区块链是生产关系,贯穿整个技术体系。”

  水落石出后的真价值

  “2008年,一个自称名叫中本聪的人发布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文章,并在2009年公开了早期实现代码,比特币由此诞生。”李广乾介绍说,比特币,正是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应用。

  正因如此,普通人往往会把区块链与虚拟加密货币相联系,但随后出现的一系列号称“某某币”项目,则受到了严厉打击。其原因正是因为,这些打着区块链旗号的虚拟加密货币风险并不可控,还蕴含着大量炒作、投机、欺诈风险。

  从2013年《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到2017年《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关于配合开展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再到2018年《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一系列监管措施先后出台,将“某某币”类型的ICO(首次币发行)定性为非法集资而全面叫停。

  蒋国飞表示:“区块链技术不等于炒作加密货币。没有实际价值锚定的加密货币,不应该是区块链产业的发展方向。应该警惕各种假借区块链名义的骗局,让这个本该产生更大价值的技术本身成为牺牲品。区块链不是一夜暴富的工具,而是未来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也认为:“区块链经历了被追捧到泡沫到低谷的阶段,但这同时也是大浪淘沙去伪存真的过程。区块链产业各方仍需要在尝试落地过程中重新思考区块链价值,而不是盲目制造‘伪需求’。”

  泡沫散去,区块链的真正价值,依然得到了“顶层设计”的肯定。2016年10月,工信部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首次提出我国区块链标准化路线图。同年12月,“区块链”首次作为战略性前沿技术被写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自此,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多项纲领性文件,鼓励研究区块链,开展其试点应用,支持其创新融合与前沿布局。仅今年上半年,各地就先后发布106项区块链扶持政策。

  国内区块链的相关领域研究、标准化制定以及产业化发展因此得到积极推动。“产业协同为区块链制造了很多机会,在数据和价值需要流转的地方,在效率比较低、流程特别长的地方,发展速度尤其快。”蒋国飞说。

  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解决民生痛点的区块链应用正在广泛试水。在金融业,区块链帮助进行跨境汇款、交易结算资产认证和保护;在物流业,货物的数字化大幅改善物流网络的可见度和预测性;区块链电子票据、区块链电子发票、区块链电子处方……区块链正加速与各行各业进行创新性融合,为各产业的新一轮发展赋予了新动能。

  机遇挑战并存的新前景

  区块链未来已来,准备好了吗?

  从行业共识来看,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仍然处于起跑阶段。任泽平就表示:“尽管资本和人才都在快速涌入,但从行业看,随着应用场景加快落地,在3年到5年内才会更快发展。当前在如何解决链下真实资产在链上的映射、跨链信息和资产的互操作以及区块链可拓展性等方面,依然还面临着挑战。”

  肖雪也表示:“除了网络性能,还需要解决区块链数据的安全和隐私问题、计算成本的问题和跨链连接等问题。”

  不过,从技术储备和资本支持等方面来看,我国在区块链领域仍然拥有良好基础。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区块链加速商业化提供了保障。2017年、2018年我国公开的区块链专利数量连续两年蝉联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我国公开的区块链专利数量为3547项,已超2018年公开的全年专利总量2435项。

  在资本市场方面,从全球来看,目前95%以上的区块链融资事件处于种子轮、天使轮及A轮阶段,B轮及以后只占3%,这说明产业依旧处于早期阶段。在我国,截至今年上半年,区块链初创期项目融资轮次占比仍高达88.06%。与此同时,国内资本市场正在显现出理性。从2015年开始,中国区块链领域的战略投资的占比逐渐增加,从低于10%增长到2018年的24.38%。

  不过,从人才储备上看,区块链人才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黄震表示,该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尚处在早期阶段,整体的人才规模和质量目前难以满足行业快节奏的发展需求。“不过,随着区块链政策的不断落地,行业发展的愈加成熟及教育资源的持续增加,我国区块链人才培养体系将会日趋完善,逐渐缓解供需失衡的情况。”

  蒋国飞认为,“我国区块链产业将提前进入商用时代。这首先得益于技术能力的进步,系统性能和数据保护等进一步成熟;其次是开放技术引发群体加速创新;第三是与行业标杆合作刺激了滚雪球效应”。(记者陈 静)

[ 责编:肖春芳 ]

文章来源于广告主,市场有风险,不代表环球周刊立场,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http://www.huanqiuzk.cn/keji/198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